当前位置: 首页 > 购物 >
就业指导需从“短途”变“长效”(社会杂谈)
2023-07-03 11:40: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资料图)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5月至8月,教育部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各地高校多措并举,出台各有侧重的就业指导政策,为毕业生求职之路保驾护航。

各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长远来看,各高校唯有以服务学生意识为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途培训”观念,形成专业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实效,才能让毕业生在求职赛道上用“数年长跑”蓄积的耐力,跑出“短跑冲刺”的速度。

各高校需要高效洞悉供需需求,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出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教育体系尚未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导致毕业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匹配之间出现较大的矛盾。因此,高校需要充当“牵线桥”的角色,主动对接校企供需,消弭双方间的信息壁垒。

各高校还应细化就业帮扶,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定制求职锦囊。目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存在着“样本化”讲授的问题,殊不知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专业特长、求职技能、求职目标都不同,不精准的指导便丧失了存在意义。对于求职技巧不成熟、求职目标不清晰的重点群体,高校需要本着服务学生的宗旨,定期摸底、及时跟进最新就业情况,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模式。用精准化的就业帮扶机制,让就业指导的成效真正落到实处。

就业指导不应作为毕业年级的专属课程,而是要将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嵌入日常教学体系,变为学生几年专业学习的常设课程,注重职业理想层面的价值引领。拉长就业指导课程的战线,也是拉长学生的成长赛道。

未来,各高校需要从调研企业需求、开拓就业渠道、组织实习培训、帮扶困难群体等系列节点共同发力,让可持续化发展的促就业工作机制惠及更多青年学子,为我国稳就业、安民生、强经济的发展大局注入动能。

马睿姗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