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设施规模化应用,并超前谋划6G、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接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对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构筑未来竞争优势具有先导作用。
未来产业由颠覆性前沿技术驱动,其发展具有高成长性、孵化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支撑技术具有多迭代性,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都相对较低。这决定了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需要走一步看三步,根据技术迭代与市场变化情况,分梯次布局推进。
从近期看,突破性创新产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当前,上海、广东、北京等多地率先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已出现液态太阳能燃料、神经形态芯片等一批突破性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面临从小批量中试产品到大规模市场化商品的关键跳跃,是近期培育未来产业的重点赛道。对此,一方面要利用我国完备的产业基础体系,加快相关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改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早期市场开发,借鉴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经验,通过采办采购等途径为未来产业孵化培育提供早期市场,让未来产业的种子尽快破土而出,加快推动创新产品从实验室、中试平台走向市场。
从中期看,引领性工程技术是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出现引领性工程技术,这是中期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应发挥好超大规模应用场景的优势,把不断迭代成熟的工程技术与潜在的应用需求结合起来,开发出更多供需适配的创新产品,进而把工程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如何发挥应用场景优势?一方面,需打造多领域应用场景,围绕未来医疗、交通、工厂、社区、农业等领域,构建多领域、多维度场景创新体系,探索行业级场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开放多主体应用场景,支持各地各级政府、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主动开放场景,推进未来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和行业领域的应用及有效验证。
从远期看,前沿基础研究是决胜未来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从“0到1”的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是制约长周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夯实发展基础、打破科技瓶颈,我国积极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在核聚变、类脑智能、泛基因组等领域出现诸多前沿基础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仍需进一步向创新产品转化,其关键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定战略耐心,久久为功,推动重大工程技术突破与技术熟化、产品转化。
未来产业的远期布局,亟需强化全球技术变革的战略预见,加快组建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设立未来研究院、技术学院等,重点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打造引领未来产业的科技策源体系。 (作者:胡拥军 宋心荣 来源:经济日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