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因机器》是拉马克里希南关于核糖体结构解析竞赛的个人回顾,展现了科学实际上是如何进行的,讲述了自己出生于亚洲,19岁去美国的作为局外人,从默默无闻的学术起步,然后在实验室竞争,最后推动科学发挥自己的贡献的故事。提到DNA几乎每个人都了解,但是提到核糖体这个名词,大多数人都一脸茫然。基因是一段段DNA,它包含了怎样生成一个蛋白质以及什么时候生成。DNA的结构细节帮助人们对它如何储存、传递和复制基因信息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核糖体是理解基因和它们编码的蛋白质所形成的十字路口上的基石,但是核糖体不像DNA分子一样,它更结构为复杂。虽然核糖体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却没有人知道其中的50种蛋白质位于哪里,更不用说蛋白质的具体功能,核糖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似乎很少有自己的作用。拉马克里希南的研究经常陷入死胡同,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近十年后,他的第二个职业就像第一个职业一样陷入了困境。在LMB许多资深科学家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通常只是在共享的实验室或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实验室里异常拥挤,走廊上几乎没有任何空余的空间,但正是因为这样,他迫使人们彼此交谈并分享想法和技术,激发了许多成果。拉马克里希南对科学的态度以及研究核糖体的方式彻底改变,他解析的两个结构也很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和人脉。实际上真正说服拉马克里希南自己的是认识到核糖体的结构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目标。虽然核糖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虽然他不是解决原子结构的第一批人,虽然实验器械有限,竞争对手太多,但他们一直兢兢业业,确保结构尽可能完整和准确,编写的结果正确无误。克服了重重压力之后,荣誉也随之而来。拉马克里希南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备受瞩目之后,首要任务是继续制作更多核糖体小动画的帧幅。谁也没有想到电子显微镜有朝一日能够提供推理核糖体原子结构所需的那种精密的细节,靠着晶体学完全解决了核糖体结构的问题。核糖体结构的科研竞争引出了有关竞争与合作的普遍性问题,拉马克里希南。曾经很多次,几乎从边缘跌落,从科学界完全消失,但通过改变方向或完全重新开始,才避免了这种命运,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力和智学态度坚而有之的聪明人加入了实验室。这些种种戏剧化的片段都说明关于核糖体的故事也是有它自身的戏剧性,科学远不如表面上那么简单容易。#生物#化学#诺贝尔奖#科学上一篇:中国发布丨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来了 防网络沉迷手段如何再升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